“五贼”是什么?很多人本能就联想到“金木水火土”,就连道藏都将“五贼”解释为“金木水火土”,未免有些草率了。如果将“五贼”理解为五行,接后面一句“五贼在心,施行于天”,在义理上就有些牵强了。历代大家的注解中比较受推崇的是姜太公和张果老的注解,他们将五贼注解为:贼命、贼物、贼时、贼功、贼神。大意是天地间有五种借势发展的机会,但是这五种机会是反常道而行的,所以被称为“五贼”。如果这样来理解,那么和开篇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”在义理上难以贯通。实际上,这里的“五贼”指的是“五运”,简单来说,“五运”依太阳而生。我们的先辈们将所有影响太阳系内能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简化合并,转化为最基本的阴气和阳气两大类因素,并用阴气和阳气的相互量变来演绎太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,于是阴气和阳气的量变就生化出了五种不同状态,由这五种不同状态所产生的性质分成“五运”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里说:“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,终期之日,周而复始。”意思是自然气候的转变是由于阴阳五运轮转运动、往来不息、周而复始的结果。这“五运”影响着气候变化,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,所以被称为“五贼”。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,掌握了天象之变与地面灾害之间的联系和规律,就可以趋吉避害,见机行事。这就是“见之者昌。”
《黄帝阴符经》全文译文注疏阐释(三)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。
